助力智慧城市建設
專注于智慧城市建設水電應用全場景解決方案
物聯網水表并不是“把通信模組塞進普通水表”那么簡單。一塊能夠合法安裝、并長期穩定接入運營商網絡的物聯網水表,從設計、樣機、量產到運維,每一步都有對應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在“卡關”。下面結合最新政策與技術文件,梳理國內生產企業必須執行的“硬標準”和“軟要求”,供業內參考。
一、結構性能:先符合“水表”再談“物聯網”
基礎計量
冷水表執行 GB/T 778.1-2018《飲用冷水水表和熱水水表》,熱水表還要滿足 GB/T 778.4-2018 的附加條款,準確度等級不得低于 2 級 。
電子遠傳
無論采用有線還是無線,都必須通過 CJ/T 224-2012《電子遠傳水表》的機電同步、密封、氣候與電磁兼容(EMC)測試 。
專用物聯網
2019 年 4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的 CJ/T 535-2018《物聯網水表》,首次把“蜂窩移動接入”寫入行業規范,涵蓋 2/3/4G、NB-IoT、eMTC 等制式,要求通信 ID 不可遠程篡改、機電轉換誤差 ≤1 個當量、整機防護不低于 IP68 。
NB-IoT 系統級
2024 年 4 月 1 日實施的 YD/T 4479-2023《基于 NB-IoT 的智能水表系統總體技術要求》,從“終端-網絡-平臺-安全”四個維度規定了附著成功率、功耗、掉電保護、數據加密等 20 余項指標,是拿到運營商入庫認證的前提 。
二、信息安全:數據加密成為強制門檻
CJ/T 535-2018 明確“水表參數、運行數據應加密傳輸,并有防止非授權修改的措施”;YD/T 4479-2023 進一步給出密鑰長度、雙向認證、FOTA 升級簽名等細節。2025 年開始,未通過工信部物聯網終端安全測評的水表,將無法接入三大運營商核心網 。
三、電池與壽命:一次性電池也要“終身負責”
標準規定不可更換電池型水表,額定壽命≥6+1 年(6 年正常使用、1 年報警冗余);可更換電池型需滿足 CJ/T 133-2012 中 4 000 h 無故障工作(MTBF)要求,并具備電池欠壓主動上報 。
四、環境與電磁兼容:IP68 只是“起步價”
除 GB 4208-2008 的 IP68 外,還需通過 GB/T 17626 系列靜電、浪涌、射頻輻射等 8 項 EMC 測試;在 55 ℃、93 %RH 的恒定濕熱箱中放置 48 h 后,計量誤差仍須保持等級內 。
五、型式批準與生產許可:上市前必須“雙證”齊全
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證書(CPA)
依據《計量法》及 JJG 162-2019,所有新表樣機必須通過省級計量院的全性能試驗,獲得 CPA 證書后方可量產。
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(CMC)
2021 年起并入“計量器具型式批準+自愿性認證”模式,但企業仍需接受市場總局飛行抽檢,一旦發現批量不合格,將吊銷證書并召回。
六、包裝與追溯:一物一碼,出廠即聯網
CJ/T 535-2018 要求外包裝標注通信 ID、生產批次、NB-IoT 頻段、電池壽命、IP 等級等信息,并同步生成二維碼。2025 年北京、上海等地水司已啟動物資區塊鏈追溯,掃碼即可查看型式批準報告、校準記錄及運維歷史 。
七、安裝與運維:標準不止于“出廠”
北京地標《建筑水表配置規范》規定物聯網水表前后直管段不小于 10D(D 為口徑),閘閥可計入;必須水平安裝,禁止側裝、倒裝;安裝后需做 1 min 通水試驗,拍照上傳水務云平臺 。對擅自縮短直管段、不裝倒流防止器的行為,監管部門可依據《北京市供水條例》處以 1~3 倍貨值罰款。
結語
從 GB/T 778 的“計量基本功”,到 CJ/T 535 的“蜂窩接入”,再到 YD/T 4479 的“系統級安全”,國內物聯網水表已形成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閉環。生產企業只有在設計階段就把上述標準拆解成物料選型、工藝控制、測試大綱和供應鏈代碼,才能真正“一次送檢、全國通用”,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