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力智慧城市建設
專注于智慧城市建設水電應用全場景解決方案
有些人說,智能電表比機械電表更準確,更節能,更方便。可是,這種說法真的對嗎?
今天,我要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案例,一個82歲的老人,在搬入新家后,將老式的機械電表換成了智能電表。可是他發現,他的電費突然爆增,是之前的幾倍。他懷疑智能電表存在人為操縱、虛增用電量的情況,就把供電公司告上了法庭。你覺得他能贏嗎?法院會怎么判呢?下面,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
真實案例回顧:這個老人叫老鐘,是蘇州的一個業主。他一直很節儉,只有在夏天最熱的時候,才開空調。他在老房子住的時候,兩個月的用電量在200度以下,電費在100元左右。即使到了夏天使用空調,用電量也就700度,電費也只有350元。
后來,他買了一套新房子,并同時買了一個地下車位的產權。新房裝修后,他和老伴沒有立即入住,而是將新房空置了很長一段時間。直到2月28日,他們才搬進了新家。
3月份,他收到了第一張電費賬單。他驚呆了!用電量是1070度,電費是513元!這比他以前的用電量和電費都高出好幾倍!他覺得自己家的電表壞了,就投訴了供電公司。
供電公司為他更換了新的智能電表。老鐘很仔細,每天都查看和記錄自己的用電量。前兩天還好,每天用2.43度左右。可過了幾天后,每天的用電量就增加到了10度以上!這是他正常用電量的2-3倍!
老鐘再次找到供電公司,要求解釋。可供電公司說他們的智能電表沒有問題,老鐘是無理取鬧。供電公司還把老鐘的另一輛車攔在門口,不讓進入小區,并在老鐘的車位上安裝了地鎖。
老鐘氣得不行,就把供電公司告上了法庭。他要求法院判令供電公司停止妨礙他合法使用車位,并向他賠禮道歉和支付他在小區外停車的費用23200元。
案例分析和處理結果:法院經過審理,認為老鐘沒有證據證明供電公司智能電表存在人為操縱、虛增用電量的情況。首先,供電公司已經為老鐘更換了新的智能電表,并且提供了兩次檢測結果。一次是自己檢測,一次是委托計量測試院檢測。兩次檢測結果都顯示,智能電表符合各項技術要求。
其次,老鐘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自己的用電量沒有變化。他只提供了舊房子時使用電費的情況,以及更換新智能電表后前兩天使用的情況。這些證據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。
法院認為,在民事訴訟中,當事人應當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的主張。如果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,就要承擔不利的后果。老鐘沒有證據證明供電公司智能電表存在問題,也沒有證據證明自己的用電量沒有變化,所以他的訴訟請求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。
最終,法院駁回了老鐘的訴訟請求。老鐘不服,上訴到二審法院。二審法院也認為一審法院的判決沒有問題,就維持了原判。
法律教訓和借鑒意義:從這個案例中,我們可以得到兩個法律教訓。一是,智能電表是一種科技產品,它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。如果有疑問,可以通過專業機構進行檢測和校準。不能隨意懷疑和誹謗供電公司。二是,打官司要有證據。如果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,就要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。不能憑空指責和訴訟。